如果精細地來看,把書中只說過幾句話便不再有戲份的人刪去的話,整本書中的人物,應只有一人,即主角辛克萊。

    故事一開始是辛克萊遭遇到惡霸克洛摩的霸凌事件,也是因為克洛摩,辛克萊才發現不僅僅是家裡有善與惡、光明與黑暗兩個世界,提供所有周全保護的家之外,實實在在地存在他最不想面對的黑暗世界,克洛摩對他的勒索,開啟他對外在世界的認識,或更精確一點的說,開啟他認識真正內在自我的旅程。

    當然,一開始的辛克萊自然無法順利地自克洛摩的魔掌逃脫,他必需有個救援者來擔當這個任務,那個人即是充滿著神秘色彩的德密安。這個人之所以讓人摸不透,主要是因為德密安代表著辛克萊更深一層的「自我」,這個自我攙雜著潛意識,潛意識在無形中施展黑魔法讓德密安不只神秘,還有強大的力量。

    《徬徨少年時》原本的書名是Demian,即德密安。整本書旨在描寫辛克萊如何接受德密安的引導,亦即接受那不為己知的「自我」的引導。

    德密安指導辛克萊這個世界乃是光明與黑暗共存、善與惡互相辯證,如此必然會為一個人帶來強烈的痛苦,這個痛苦是自我超脫的契機,唯有超脫這個世界才能獲得真正自我的自由。於是,德密安把「阿布拉克薩斯」的信仰介紹給辛克萊。

    它說:「鳥奮力衝破蛋殼,這顆蛋是這個世界。若想出生,就得摧毀這個世界。這隻鳥飛向上帝。這個上帝的名自是阿布拉克薩斯。

    書中「鳥」的意象出現很多次。它是個人的比喻,它也是辛克萊家門上的徽章圖樣,展翅翱翔的鳥代表全然的自由,但被籠子或是蛋殼所囿限的鳥代表自我的禁錮。於是,德密安曾站在辛克萊家門外畫那隻鳥形徽章,預示名為辛克萊的鳥將踏上衝破蛋殼,迎向阿布拉克薩斯的旅程。

    辛克萊中學畢業後和德密安分離,但德密安這引導者的身份有了接續的人選,他是皮斯托利斯。我認為皮斯托利斯代表黑暗那面的德密安,因為他對辛克萊所言的一切是那麼地蠱動人心,他們之間有深刻的辯論,但是後來皮斯托利斯再也無法提供辛克萊更深刻的思想,他帶領辛克萊追尋自我的道路上走了一段路,就失去了作用,代表著自我的黑暗面已死亡。這和瑣羅亞斯德的光明終將戰勝黑暗預言相合。於是,辛克萊總算可以踏上對光明的那面自我的追求。

    德密安又再度出現在辛克萊的生命中。在他們分別的這段日子裡,辛克萊一直保受情慾的困擾,他常夢見一個長相很類似德密安的女人,他曾想要畫一位叫碧翠絲女孩的畫像,畫著畫著,畫中的女人反倒像是德密安,這些線索再次召喚德密安出場,這次,還有德密安的母親─夏娃夫人。

    根據書中的描述,可以得知德密安是同時具備雄雌兩種特質的,這也是他一再對辛克來強調對世界的認識。最後出場的夏娃夫人是德密安的母親,自然長得像德密安,她暗示著光明那面的自我。她正如同她的名字─夏娃─具有大母神的意義,夏娃不只是光明那面的自我,她也是最初的自我、最本源的自我,是那位名叫阿布拉克薩斯的上帝。

    故事最後辛克萊常和夏娃夫人交往,他愛著夏娃夫人,夏娃夫人並不排斥這種關係,她向辛克萊強調「愛必須成為自己明確肯定的力量。它便不再是被牽引。您(辛克萊)的愛是被我牽引的。假如它來牽引我的話,我就會來,我不想給予禮物,我想被人爭取獲得。」換句話說,要追尋最真的那個自我,是需要來自自身強烈的意識的,它不會是白白地讓你得到。

    故事的尾聲以俄國的入侵作背景,德密安和辛克萊從軍去,而夏娃夫人也和辛克萊道別,到此我們尚不知辛克萊追尋自我的旅程到達何處。故事結尾是辛克萊和德密安兩人身負重傷躺在軍醫院裡,德密安給了辛克萊一個親吻,說是來自夏娃夫人的親吻,一夜過後,辛克萊隔壁擔架上的人他已不復相識。

    德密安和夏娃夫人永遠地住在辛克萊心裡,這也是他自我追尋的盡頭,他終衝破了蛋殼迎向了阿布拉克薩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慕大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