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八點半,我醒來,在新華大廈的11層樓。

新華大廈位在張家口市的心臟地帶─文化廣場,也稱作展覽館,往下俯瞰,張家口市已經開始活動,眾多街道像動脈往心臟匯聚、分散,廣場上的車輛並不依循「圓環規則」行駛,每當綠燈釋放一個路口的車流,廣場就要打次結,車流裡有無數的自行車、電動機車,幸好車開得不快,這些二輪車得以在車陣中東轉西繞,也不覺得險象環生。

DSC02798  

DSC02804  

我會出現在三星級的新華大廈是因為,這也是昨晚「被移置」的結果。

文化廣場依著清水河而建,沿著清水河一直往南走可以到達張家口南站,張北一中妹子推薦「清水河上的橋」就是我今天的行程,看看火車票,現在距離火車開動還有八個多小時。

我從展覽館開始走。

展覽館是一棟仿造人民大會堂的建築,不及人民大會堂的「十一開間」,展覽館只有八根羅馬柱,上頭用紅色粗體字寫著「建設開放繁榮文明的張家口」,「開放」不知是動詞還是形容詞,總之,在中國很少看見如此抝口難記的口號,

DSC02811  

展覽館大門緊閉,我問路過的一位戴瓜皮小帽的大叔:「展覽館是展啥的?」

「有名的藝術家才能在裡頭開展覽,反正我也沒去過。」

展覽館的門口站立一尊高大的毛澤東雕像,穿著軍大衣,單手平伸,儘管展覽館擔負著藝文功能,因為這尊雕像很難不和政治聯想在一塊,印有「中國夢」文宣的圍欄在雕像旁繞了一圈,也沒人停下來看。

如果我是城市設計者,就會把毛澤東雕像擺到四方馬路匯聚的中心疏導交通,在那裡可以很清楚地眺望清水河分隔喧囂的橋西區和樓房陸續高起的橋東區,下面書寫毛主席名句「風景此處獨好」。

我相信毛主席定很樂意「為人民服務」。

我沿著清水河西岸的河濱道向南走,今天的陽光依然刺眼,天很藍,路上看見幾個北向騎自行車的高中生,似乎是張北一中的制服,不是還在放月假嗎?怎麼一副要回學校的愁眉苦臉?

他們沒有背書包,猜想是到文化廣場逛街玩樂去了。

DSC02826  

經過「商務橋」之後,清水河就被樓房擋住,我停下來看看,商務橋是個白色斜張結構的橋,一位大爺拎著大包小包就站在馬路中央的石碑前,看似在等人,從橋西走到橋東,商務橋似乎也沒啥特別之處,和高雄那座氣勢恢宏的斜張橋相比,商務橋獨有居家風格。

DSC02838  

在人行道走一陣,又到了第一天經過的張家口四中學區,時值中午,學生們出校門覓食,一路走著,除了迎面而過的路人,我也玩賞人行道上的植物景觀,三種植物將人行道條分為二,最裡挨著牆面生長的是紅色的爬藤,靠近馬路的樹種枝葉繁茂,種在人行道中間是我唯一認識的柳樹。

來清華交換之前,我曾發下心願要將台大校園內所有植物都認識,買了本《台大校園植物導覽手冊》,按圖索驥了一天、兩天、三天,有時是自己眼花找不到「驥」,有時嫌天氣太熱躲進圖書館吹冷氣,各種藉口之後,校園植物認識不到十分之一,對學校仍是非常陌生。

站在張家口的樹蔭下,想起這未竟的心願,我突然覺得自己超遜。

DSC02851  

DSC02846  

一位提著午餐的四中妹子迎面走來,我欄下她。

「妹子,你知道牆上和路邊的植物叫什麼名字嗎?」

妹子有點錯愕,也許是我的表情太過正經,不太像是搭訕來著,她頓了頓說:「牆上那紅紅的叫爬山虎,路邊這個嘛!我真的不知道。」

連續問了幾個四中的妹子和小伙子都只認識爬山虎和柳樹,對這個人行道,四中學生的平均水平比我多認識個爬山虎。

我好奇這些中學生課外都在讀什麼。

走進一間書店,最靠近結帳台的兩櫃寫著「青春文學」。

《四大才女─李清照傳》,似乎是課外的延伸閱讀,《文化苦旅》,嗯,對作文很有幫助,只要別在連上二十天課之後服用就不會有憂鬱症的疑慮,霍金的《宇宙簡史》,有點不對勁,歐幾里得《幾何原本》……

哥你別逗我了!

「青春是一本太匆促的書」,無怪青春文學櫃前沒有什麼人,匆促之間就翻完了。

我問老闆四中學生的作息。

「中午休息兩個小時,住宿生只能回宿舍,非住宿生可以到校外吃午飯,從下午開始上課到晚上九點半,住宿生規定十點半熄燈。」

「上到九點半?老師不用休息嗎?」

「晚上不上課,老師陪學生夜自習。」

中國的中學老師也真是夠辛苦了!在這之前,我倒是不知道連老師都屬於中國龐大低廉勞動力的一份子。

*

我掛念著最靠馬路的那棵樹。

迎面來了個約末四十上下的阿姨,我打斷她的低頭沉思。

「姊,請問這樹叫啥名字?」

阿姨也是有點錯愕,「哪棵樹?」

「就是靠進馬路邊,長著豆莢的樹。」

阿姨說:「那是槐樹,咦,你不知道嗎?」

「不知道呢,問了幾個四中的小朋友也問不出名字。」

「聽你講話的口音似乎不是北方人,你是廣州那邊人嗎?」

「不,我是台灣人。」

「台灣!我對你們台灣很有興趣。」

我訕訕笑著。

阿姨是張家口五中的生物老師,家住張家口市,現在在張北的九坡地小學做支援教育,今天和學校請了假,回張家口繳暖氣費,剛好在路上遇到我。

「叫我徐老師就行了,」她說:「孩子,你吃午飯了嗎?要不老師請你吃一頓好的,順便讓我多瞭解台灣。」

沒想到問個植物也能被「天上掉下來的午餐」砸到,對太便宜的事情我通常會仔細評估。怎麼辦?《街頭騙術大全》好像沒有這樣的事例及破解法,我支支吾吾半天。

「孩子,怎麼?有很著急回家嗎?」

從厚厚的無框眼鏡看過去,我發現徐老師神似一個人,那是我高中的輔導主任,她們都有一頭俐落的短髮、豐滿的雙頰,最重要的是那雙十分催吐的和藹眼神,讓人在短短時間內就急著挖舌根,把一百零一次告白被拒的悲慘故事吐出來。

徐老師領我到一間頗高級的餐廳。對菜單我沒啥主意,請徐老師隨意張羅。不一會疙瘩湯、莜麵和糖醋雞丁就送上桌。

「吃過疙瘩湯嗎?」老師問。

「學校食堂的早餐有賣疙瘩湯,但我起得晚,沒福吃到,室友說很好吃。」

「孩子你嘗嘗好不好吃。」徐老師幫我盛滿碗,說:「北方人愛吃麵食,煮疙瘩湯很容易,這間餐廳煮得比我好吃一些!」

我喝了一口疙瘩湯。

「聽過莜麵嗎?」

我說在交通車上遇到種莜麥的老太,莜麵倒是沒吃過。

「莜麵有很多種做法,這間餐廳把麵粉撕成一條條,在手指上捲一圈,再填入蘑菇,」徐老師給我夾了幾顆莜麵:「別小看這裡頭的蘑菇,這是張家口蘑,產量很少,一般很難吃得到。」

DSC02864  

(徐老師和張家口蘑)

徐老師對1949年兩岸分治後的台灣很有興趣,想知道台灣人怎麼看大陸,我說了市面上幾種常見的「偏見」版本,老師笑笑。

四個月後,我把高二下學期歷史課本寄給徐老師。

「在清華上學還習慣嗎?」

「挺習慣的,食堂的東西實在太便宜!」

「那是因為上面有補助,孩子,你要知道,中國六成以上人口是農民,他們沒有受過多少教育,薪水一年不到兩萬,能供一個孩子上到大學很不容易。」

六成以上人口?所以有將近八億的人民生活在一年兩萬人民幣的水準之下,食堂的物價對他們而言堪可負荷。遇上徐老師前,我把食堂低廉的食物視為理所當然,殊不知這樣的物價並非為我而設,我像一個來自其他行星的外星人,不知民間疾苦。

「孩子,能到清華上學不容易,好好學習,老師希望你日後有能力時,多想想這些人,老師請你這餐就值了。」

日後到食堂吃飯,看著桌上四塊錢的西紅柿雞蛋麵,旅程的印象讓我想起龐大的農民人口,西紅柿、雞蛋、油麵,甚至是微小香菜末,背後都有「這些人」的辛勤勞動。

「多想想這些人。」徐老師的話言猶在耳。

*

我告訴徐老師我要沿著清水河走到張家口南站,老師建議我改走橋東,景色比較漂亮,我們就在形如倫敦鐵橋的建設橋東邊道別。

「好好照顧自己,孩子。」

DSC02848  

我走進了橋東區的悠閒下午。

橋東區的步道緊臨河岸,每走一段便是由綠蔭、木椅和健身器材組成的小型公園,一簇簇的老人或躺在木椅上、或鍛練健身、或聚著一圈打撲克,總之,他們的背上都披戴著陽光,我將手伸出樹蔭處,不錯,是除霜解凍的熱度。

DSC02872  

DSC02906  DSC02909  

DSC02912  

在橋東,可以看到河川與人的親密關係,「禁止戲水」、「禁止垂釣」的概念似乎沒有進入張家口老人們的心中,河水很冷,河面上仍是有大爺從橋東游到橋西,「今天就不用洗澡了」,另一位準備要下水的大爺對我說。

一群大爺站在河岸垂釣,看一看水桶都是空的,清水河恐怕無法給他們太多的漁獲,或者是,大爺們相信和他們共享的悠閒下午相比,滿桶的漁獲算不上什麼,即使釣到了魚,也會把牠丟回清水河。有些人索性把釣竿靠著欄杆和其他釣友聊起來,這群老釣友的自行車懶懶地靠在路旁,不加置物箱,「老伴我們今天不煮魚。」出門前他可能這麼說。

DSC02886  

橋東區主要是由住宅組成,小區臨街而建,挨著馬路的幾家也不加蓋蛇籠和鐵窗,穿著圍裙的少婦在樹叢中修剪灌木,矮小的白色籬笆象徵性地區隔小區和人行道,像一口潔白的牙齒,它說:

「我們住得很滿意。」

再走一陣,看到一整排鷹架搭起的房子,是個新型的建案,綠色的防護網在風中飄浮擺動,後面的建案也是,再後面更高的建案也是,工地的圍欄上寫著開發商的名字和廣告,一個戴頭巾、背書包的小姑娘穿著溜冰鞋滑過廣告標語:「張家口,一個有故事的城。」

DSC02918  

我又想起衰頹的大境門和惡臭的堡子里,它們像被時光遺忘的垂死老人,當張家口的新一代徹底地忘記它們,沒有人會提醒─「張家口,一個失去故事的城。」新的故事在橋東區慢慢疊起,沒有橋西區的「從前從前」,故事怎麼說得下去。

七小時的清水河之旅,我又回到了綠蔭最深處的張家口南站,一路上,清水河給我講了張家口最私密的故事,從少年到老年,他們怎麼與生活周旋、抗爭然後共舞,一個曾鎮守北疆的要塞城市,如今卸下鎧甲,人們在清水河沿岸種下濃濃密密的槐樹、柳樹和爬山虎,「建設開放繁榮文明的張家口」,一句模糊的標語,將引領張家口前往哪個方向?待得小姑娘脫下溜冰鞋,換上高跟和西裝革履,清水河又會多出哪些故事?

我不知道。

能確定的是,明日下午,橋東的河濱道上依然聚集老人,而他們的水桶依然一無所獲。

DSC02888  

─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慕大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