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總算去看絲路展了。

    三個月前妹幫我從學校訂了絲路展的票,因為是校園訂的優待票,她想說我可以帶她去士林科教館看展,但我媽執意要跟,所以就把兩張票給我叫我自己跟同學去看。

    要和誰去看曾大傷我腦筋,第一、我想跟女生去看,因為對絲路這方面有興趣的男生應該是少之又少,和男生單獨出去只能講五四三的,第二、我想在人少的時候去,因為我很不喜歡排隊等候,所以勢必要在weekday,願意為了絲路展翹課的,也是少之又少罷。

    很快地我就約了少儀,因為她是我妹竹女的學姊,私底下我覺得和她很有緣份,不過就是沒有單獨一起做什麼事,一週一次的個體經濟學見那次面也嫌太少,據我觀察的結果,她算是系上比較知性的女孩,從小到大看過的展覽應該不計其數了罷。

    我們選在禮拜二早上,當大家還在上中會時去看展覽。

    展場在士林科教館的七樓,展區並不算很大,不過卻讓我們整整三個小時沉浸在時光倒轉的異國體驗中,看完我們都覺得太棒了,少儀說這應該是她從小到大最認真看過的一次展覽,我說這應該是我目前為止看過最有趣的展吧!因為主題不只和興趣相符,也和知識背景相契,收穫真的好多好多。

    絲路展雖然不大,但是它的特色是主軸明顯,讓人不至於在展區中迷失了腳步,它利用空間上的排序把展區分成四個子區,分別是西安→吐魯番→撒馬爾罕→巴格達,每位參觀者就像是好幾百年前行走在絲路上的旅人,看著各個曾經輝煌過的城市的故事和異國間的交流盛況,當然,行走在絲路上並不是想像中那樣浪漫,並非每個曾經走在絲路上的人都是拿著絲綢到西域成功換回大筆大筆的黃金的,多數的人死在沙漠惡劣的氣候或是遇到半路殺出來的土匪強盜,而歷史是不為那些被黃沙掩蓋的枯骨寫故事的。

    因為現在蠶絲對世界的人而言不再是秘密,我們不會覺得絲織品稀奇或是昂貴,如果想像自己是那時代的人,不得不佩服他們真是一群超級風險愛好者了。如果再想想那些不是為了財富,而是為了信仰而出走的個人,像是玄奘,心裡又更加敬佩了,我想起余秋雨在文化苦旅說過,在劇變的環境中通常會有新的文化生態產生,但如果環境劇變太大,比如說人為上的迫害,這些中國文人們通常會承受不了而走上死亡一途,看看玄奘的故事,不禁覺得他真是中國文明史上的異數,隻身橫越絲路,就算到現在科學昌明的時代,有多少人真的做得到?

    在過去學過的歷史經驗裡,有個東西是今天在展場才讓我感到它對人類文明真是太重要了,那就是紙的傳播,在展場我看到很多文明在傳入紙以前當做知識傳播載體的有蠟、羊皮紙、竹片、莎草紙、棕櫚樹葉等,平常的小百姓根本沒有能力負擔這些「紙」,教育在當時只是皇室貴族的權利,這些「紙」多半是來傳抄經文用的,直到大唐帝國打輸了那場仗─怛羅絲之役,一名中國造紙匠被大食國俘虜,造紙術就此流傳世界,教育也從上流向下不再只專屬貴族了。

    這是紙的故事,看完展場相關的文獻和展示品後,我真的覺得,唐朝的那場仗輸得真是太有意義了,若不是造紙術西傳,進而被大量生產,我想我們手邊的紙就不會那麼容易就取得了吧,下筆前還要仔細想想寫的東西是否重要,因為一張紙的價值可能等同於一天的飯錢。

    紙的普及是不是相對造成知識的廉價,我不知道,但我不希望這是事實,因為知識廉價的唯一好處就是讓一國之君不再有可能愚弄人民了,一旦人民變得太聰明,在人與人的相處上就會多生摩擦,許多奸巧的事就會發生了。

    「民多利器,國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

─老子《道德經》

    我曾天真地想過,知識應該是要屬於需要它的人,這或許和機運與秉賦有關,在生活上我們會碰到許多問題,一旦一個人靜下來很認真地想到問題的解決方法,那麼,那個人才是這知識的合法擁有者,他有權利享受因為自己的發現而更好的生活,現在是「知識普及」的時代,若要獲得更sophiscated的知識,可能就要額外花錢去上大學、念研究所,才能和多數人站在同一知識水平的位置。

    這是台灣的情況,我們讀書,不一定是真的為了自己要的知識,就學年數拉長,是為了讓履歷表好看、不輸人,我不覺得有什麼意思,之前看報紙四川有所大學的學生在抗議這件事,因為對大陸很多鄉村地區學生而言,上大學成本很高,為了翻身這又是不得已的過程,人人拚高等學歷為了取得同一競爭位置,我覺得和一些既得利益的企業在那進行割頸戰防止新的競爭者進入沒什麼兩樣。

    教育這麼病態,我打定主意大學畢業後就別繼續窩在研究所當學生了,當十六年的學生總也膩了,更何況,每天面對知識無止盡的湧入,我當好好地分辨究竟哪些才是我真正需要的、哪些又僅僅是讓我更加「伎巧」的。

    展場寫說巴格達在那個時代是「學者之城」,許多學術交流都在那裡發生,曾經有位阿拉伯醫生寫的醫書後來傳到歐洲,被歐洲人用了將近一千年,可以想見那時的巴格達真的是學術底蘊深厚,當權者能這麼看重學術而非只想著滿足自己的私欲,也真是很了不起了!


    位在巴格達的「智慧之宮」讓我印象深刻,它說來到這裡的人都不用繳學費,圖書館裡備有筆、紙和油燈,讓學生自己製作自己的教科書,住在裡面還能享有免費的食宿和醫療照護,看起來真是吸引人,不過我覺得事實並非那麼單純,觀看巴格達一帶的氣候條件,並非水草豐美,住民們取得食物的方法還是多倚賴農耕罷,家裡有個人住進智慧之宮代表家裡少了一個人力,代價不低,並非每個人都會輕易就選擇進入智慧之宮,所以智慧之宮開出的條件才會那樣吸引人,我想,那時住在智慧之宮的人都知道自己為了什麼而住進去,他們是真正有智慧的人。

    追求知識不應是跟著人潮動線行走,又不是消防演習。

    我覺得展覽還有一個特色讓我很滿意,就是他會引述那時代的詩人、先知或是學者講的話,每看完一句話就會讓我咀嚼許久,比如說智慧之宮下面引述的是先知穆罕默德講的一段話:

「他到處旅行尋找知識,神指引他通往天堂的道路。」

    在穆罕默德的觀點裡,知識需要藉由旅行來尋找的,當然也得靠旅行來印證,和中國老祖先說的「行萬里路讀萬卷書」完全相同,後面一句,我覺得他是想告訴我們知識是神聖的,唯有在通往天堂的道路上的人才用得著知識,知識,是神的給與、是天使的祝福,不是凡塵俗物啊!

    又是一次很徹底的反思。

    在展區看到一位很特別的「美男子」,他就是阿巴斯卡里發‧哈倫阿西德,他完全顛覆了我對中東人士的形象─黝黑、粗獷,滿臉黑鬍子,這位卡里發就算放在現代也真是個帥哥,但他不同於時下流行的「花美男系列」,我覺得他雖然女性特質多了點,但雙眼透露的英氣逼人,版子上寫著他喜歡與詩人、學者為伍,十足的出眾氣質,一手握著劍柄,就連身為男生的我也不得從心裡發出讚歎!


    在當時阿拉伯的審美標準他應該也算是帥吧!就算本人貌似無鹽,畫者應也不敢「忠實呈現」領導人的樣貌,多半會依照大眾對帥的定義加以修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慕大鯨 的頭像
    慕大鯨

    SaMoTa

    慕大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