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近看到一篇文字深有所感……

    所謂生命的變化,往往就是一種「任性」的結果或表現。若人不再任性,恐怕也就不再有什麼大的變化了。

    ……

    我由於一種任性,決定卅年或廿年,來寫一部哲學著作。於是我擺開一切哲學以外的事物,只專心於哲學之內。在我來說,這就是我的一個空前的大任性,同時我也相信人也不可能再有什麼更大的任性了。可是如今它已成為我的過去,所以我也不可能再有什麼更大的任性了。此後,我恐怕也只有平平淡淡,無所變化地活下去罷。

    我已無法再有任何更大的任性了。

─史作檉《三月後的五卷》愛欲辨證()

    我沒想過「任性」可以是讓人生更富於變化的態度,我沒想過、我沒想過,我只是知道,一切的任性都將會屈服,在社會的規範、道德、期望下,風行草偃。我們的任性,都是不被重視的草芥矣。

    人生有太多的事情可以讓我們百般思索不得其解,人類又是太複雜的一個動物,生命、太短;真相、太悲情,但我們還是要活著,向死亡的方向步步邁進。

    中國文學史上到五言古詩了,每每讀到歎世主題,總要和哲學的真實聯結一同慨嘆。

    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

    人生寄一世,焉忽若飆塵。

    古今中外都有歎世題材的文本,連生物學方面也有。

    如果你開車橫跨整個美國,從維吉尼亞州的諾福克出發,經石座到達西岸的舊金山,這趟三千一百三十八英里的旅程,就相當於宇宙兩百七十億年的壽命。和宇宙存在的時間相比,拇指的寬度即是你短暫生命的光輝時刻。

─《地球:從美麗到滄桑》Stanley A. Rice

    好個光輝時刻。

    還是不說了罷,我們都還這麼年輕,幾個指紋寬度而已。

 

    幾個禮拜前的網誌篇幅都挺長的,無名還會跳出「字數超過上限」,不得已還要分上、下,字數愈來愈多,無疑給我造成了一種壓力,未有破四千字的把握不寫,這算哪門子的規則呢?

    如果我能像很多人把寫日記內化成一種生活的「形式」,就不會像前幾天那樣為字數苦惱了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慕大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